青岛:开学季来了,农村娃上好法治第一课返回总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时政新闻 > 未成年人保护
时政新闻
党政要闻
纪检监察新闻
法学会要闻
未成年人保护
普法宣传
未成年人保护

青岛:开学季来了,农村娃上好法治第一课

来源:青岛市人民检察院   发布时间: 2021-09-15 14:22:01   浏览:100次  字号: [大] [中] [小]

  又是一年开学季,为给乡村孩子们提供更多关爱,9月1日,青岛市人民检察院走进平度市人民检察院开展“检爱同行走进乡村”未成年人检察保护集中宣传日活动,通过送达检察建议、远程家庭教育指导等方式,为农村地区的未成年人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检察建议,搭建安全体系未病先防

  在平度市检察院的检察宣告庭里,检察官讲述的案例触动了所有在场人员的心。平度市检察院正在办理的一起案件中,母亲驾驶电动三轮车,3岁的儿子坐在副驾驶位置未佩戴头盔,车辆行驶过程中与路边停放的拖拉机相撞,导致儿子死亡。

  针对未成年人乘坐机动车不使用安全座椅、不佩戴头盔导致伤亡事故多发的情况,平度市人民检察院与公安机关共同发力,向平度市公安机关公开送达检察建议,更好守护未成年儿童安全出行。

  为全面维护农村未成年人的各项权益,妥善处理涉农领域的未成年人司法案件,青岛市检察机关依托司法办案,积极助推乡村综合治理。通过及时发布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的检察工作成效和典型案例,强化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在全市开展了“控辍保学”摸排活动,并向职能单位依法发出3份检察建议,有力助推了乡村学龄儿童的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开展“走进检察院”乡村专场活动,介绍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实绩,借助网上检察院及新媒体建设,方便快捷倾听农村困境儿童诉求,畅通了救助及关爱诉求表达渠道。

  千里网课,跨区域合作远程帮教

  活动中,送达检察建议结束后,检察官又面对手机屏幕,请来专业社会工作者给远在河北的10对夫妻上了一堂关于青少年教育的远程“网课”。去年夏天,他们的孩子来平度一家企业实习,因为“哥们义气”将人打成轻伤,涉嫌刑事犯罪。

  为了挽救罪错青少年,平度检察官到河北调查后,结合他们认罪认罚,已取得被害人谅解等情况,对10名少年作附条件不起诉。检察官发现他们的父母平时疏于教育,亲子关系十分紧张,发出“督促监护令”,还请来专业社会工作者为他们补上家庭教育知识的课程。

  为更好地落实附条件不起诉的监督考察工作,平度市人民检察院与河北省定州市人民检察院多次沟通,根据10人的不同情况,科学制定考察帮教方案,并委托定州市人民检察院对上述10人开展考察帮教活动。同时针对父母疏于教育,亲子关系十分紧张的问题,办案检察官及时向不正确履行监护职责的被害人父母发出“督促监护令”,于是有了特殊的远程帮教和家长课堂活动。

  为更好护航农村未成年人,青岛检察机关主动加强与关工委、妇联、共青团等部门沟通联系,共同搭建信息共享、工作联动、效果互促的工作平台,进一步拓展救助范围,积极帮扶司法过程中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并重点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五失”儿童等特殊被害人群体的多元救助。

  加强培训,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为切实解决偏远乡村未成年人法治意识薄弱和学法难的问题,青岛市未检部门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提升普法工作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今年以来,两级院未检部门面向乡村、社区受众开展20余场未成年人保护专场普法活动,受众群体五千余人次,着力对儿童自护和救助渠道开展普法宣传,切实在乡村营造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普法对象从学生、教师延展至从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民政、街道等部门工作人员,努力提升乡村儿童保护法治水平,以实实在在成效助力乡村振兴。

  此前,青岛市人民检察院联合民政部门在李沧区沧口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举行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法规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启动仪式,并进行了全市范围的巡回宣讲,实现全市所有村(居)全覆盖,夯实了基层对儿童关爱保护的业务基础。莱西、平度等院以偏远地区的基层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作为宣讲主要对象,联合民政部门、专业社工组织开展5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强制报告制度专题解读及座谈会,覆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群体700余人,切实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者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

  下一步,青岛市检察机关将继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和有力司法保障,加大普法力度,推动村域未成年人综合保护治理的现代化,让广大乡村的未成年人也能充分汲取法治的养分,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法治的蓝天下。

相关链接 < 返回列表
  • 上一篇文章:福建:四项“硬举措”为未成年人入住旅馆护航
  • 下一篇文章:撑起未成年人保护伞 基层在行动
  • 相关链接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纪委      · 最高检      · 最高法      · 中国法学会      · 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   

    版权所有: 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 编辑:周明钱 备案号:京ICP备10012170号-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东路4号院,邮编:100081,电话:010-66110681 电子信箱:dongbiwu@chinalaw.org.cn